最近出门走在路上感觉人都要热化了。原来是马上就要到夏至这个节气了。也就里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不远了。夏至和三伏天都是很热的阶段,人也容易中暑。夏至和三伏有什么区别 夏至和入伏是一天吗。汇感网带来相关介绍。
夏至和三伏有什么区别
夏至只是代表着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热,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比炎热程度,当然是三伏天更热了。
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初伏”,过十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中伏”、“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以今年为例,夏至日在公历6日22日,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3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3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3日庚寅日,因此今年在7月13日庚寅日就进入了“初伏”天。第四个庚日是7月23日庚子日,进入今年“中伏”。今年立秋在8月8日4时51分,是丙辰日,下一个庚日是8月12日庚申日,此为“末伏”。末伏为10天。
从初伏到中伏是10天,从中伏到末伏,有的年份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这要看当年从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多少个庚日来确定,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到末伏为10天,如果有5个庚日则中伏到末伏为20天。
三伏天为什么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摄氏度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摄氏度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因此,这段时间内要注意防暑降温,保养好身体。
夏天饮食方面要怎么吃
饮食清淡,多吃蔬果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所以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在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200ml水/天 防头晕头痛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以致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绿豆胜冰消暑烦
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夏天喝起来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