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二宝就会发现大宝和二宝很容易吵架,或者是产生矛盾,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好呢,汇感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孩子们发生矛盾怎么同等对待
为什么在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要使用“同等对待”这个工具呢?
首先,孩子之间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父母介入。老大通常容易被当成“坏蛋”,老幺则往往是家长介入后的最大受益者。家长们的各种调停表面上看是在解决问题,其实是在帮助孩子们学会把打架作为寻求关注、权力或者报复的方式。有些家长不相信孩子们打架最主要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得到关注,他们会认为孩子在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照样打架,而事实上,孩子之间的争斗最终都会引起父母的介入。
其次,家长永远搞不清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们不可能看到孩子们争斗的所有过程,即便看到了,也是夹杂着我们固有的一些偏见来看待事情。“正确”永远是一个观点问题,在你看来“正确”的事情,至少从其中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肯定就是不公平。
第三,当你站在你认为是受害者的孩子一边时,就容易给这个孩子造成“受害者”心态,认为得到爱和关注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一个“受害者”。当你总是惩罚你认为是惹祸的一方时,就是在训练这个孩子的“欺压”心理,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欺负别人的坏孩子。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工具,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正面管教》书中是如何运用“同等对待”工具来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
妈妈看到了两岁的姐姐打八个月大的妹妹,尽管妈妈觉得妹妹没有做任何事招惹姐姐,但她还是决定同等对待两个孩子,让她们“处境相同”。她先抱起妹妹,把她放进婴儿床里,对她说:“当你准备好不再打架时,我们就抱你出来。”然后,把姐姐带进自己的房间,对她说:“等你不再打架时,就出来告诉我,我们一起去抱宝宝。”
一眼看上去,这样做似乎很可笑。为什么要因为打架把小宝宝放进婴儿床里呢?她只是无辜地坐在那儿,而且她根本听不懂妈妈说的话。
实际上,同等对待对两个孩子都有好处。我们无法确定妹妹是否无意间惹了姐姐,如果是妹妹惹了姐姐,斥责姐姐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妹妹没有惹姐姐,也会给妹妹一个“受害者”的心理暗示。这样解决问题的结果都是不太妥当的。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来用这个小工具
1、家长要提前告知孩子,并说明,妈妈实在不喜欢介入你们之间的争斗,并且从今天开始,妈妈确信你们自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可以把争端放到家庭会议上一起解决。
2、当孩子们发生争斗来告状的时候,家长要和善而坚定的对孩子说:“记得妈妈说过不再介入你们之间的争斗吗?妈妈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问题”,然后撤离现场。此刻,孩子也可能会大声的叫嚷,但家长一定要忍耐住,不要做任何回应。多训练几次后,孩子们就会习惯自己解决问题了。有家长用了这个方法后,孩子们打架的次数大约减少了75%,剩下的25%和过去相比也温和多了,解决的也更快。
3、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不介入其中,就给孩子们同样的选择。可以跟孩子说“你们要么停止打架,要么到外面去解决争斗。”或者“你们愿意各自去自己的房间,等你们觉得不会打了再出来,还是想一起到一个房间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们因为一个玩具争吵不休的时候,可以收起那个玩具,跟孩子说:“等你们想到可以用和平方法来玩玩具的时候,我就把玩具还给你们。”
4、当争斗有可能危及孩子的安全时,家长需要及时介入,拉开孩子,不能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