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月枣八月红,在八月的时候,正是大枣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新鲜采摘出来的大枣,吃起来酸甜可口,特别清脆,但是在吃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不仅是因为枣皮比较硬,还因为早核比较小比较坚锐,如果不小心把枣核吞下去很可能会伤了胃,那么误食枣核该怎么办呢?
误吞了枣核会发生什么?
误吞了坚硬的异物后,无疑都会有点恐慌,那知道枣核在肠道内是怎么“旅行”的吗?
枣核的长度一般只有1——2厘米左右,这样的长度在肠道内是完全可以“自由通行”的,一般不会卡在肠内。如果枣核导致肠穿孔,除了肠道本身的原因外,这样的枣核显然是超过了肠管直径的。
人的肠管直径一般在1~3厘米,是有弹性的,在肠管发生梗阻时,可以扩张,达到5厘米,甚至更宽。扩张的肠管无论弹性,还是抗尖锐物质损伤的能力都是下降的。
同时,肠管也有着蠕动功能,蠕动的时候肠管会收缩,随着蠕动波的移动,收缩段也会向前移动,这就是肠道推动肠内物质移动的动力了。
如果异物过长,超过了肠管的直径,异物在弯曲的肠管内无法转向,就可能卡在转弯处,而无法前行。这时,肠管就会通过加强蠕动让异物强行改变方向,通过弯曲段。
加强蠕动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了弯曲段,可以继续前行。二是卡在了弯曲段,形成梗阻,或者穿孔。
只要异物的直径不大于肠管的内径,这样的异物大多数是可以自己排泄出来的,包括一些像枣核这类比较尖锐的异物,而不会给人体造成危害。
误吞枣核有什么危害?
梗阻
如果肠管本身存在肿瘤等病变,会形成肠管的局部狭窄。让原本可以通过肠管的异物,在这段肠管无法通过了,形成梗阻,或者穿孔。
划伤食道和胃肠道
误吞坚硬的枣核还可能造成食道和胃肠道的划伤,这种损伤多半比较表浅,可以自愈。如果嵌顿在食管,就需要到医院处理了。
穿孔
误吞枣核引发穿孔,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许多老人牙齿不好,进食时没有充分咀嚼,口腔不能筛除、吐出所有枣核,让尖锐的枣核有了“可乘之机”。
老年人的肠道薄弱,由于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肠管壁也比较薄弱,对于异物损伤的防御能力减弱,因此,当有较尖锐的异物刺激时,就容易发生穿孔。
如果误吞了枣核怎么办?
主要是预防或减少枣核所致肠穿孔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老人和儿童,吃枣前最好先去核,这是预防误吞最有效的方法。
提倡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更不要“囫囵吞枣”。
一旦发生枣核卡在食管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切不可利用民间的吞饭等方法强行咽下。
误吞枣核异物后,要主要观察腹部疼痛的情况,一旦发生疼痛,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不要服用石蜡油和导泻剂,服用后会加快肠管的蠕动,反而增加了枣核发生嵌顿和穿孔的机会。
民间有吃韭菜治疗肠胃金属异物的方法,是不靠谱的。一是长段韭菜难以下咽;二是韭菜对异物没有特异性,即使经过咀嚼后也达不到包裹异物的效果;三是韭菜包裹异物会增加异物的直径,有可能会加重(增加)梗阻的发生的概率。
因此,误吞枣核后,大多数是可以自己排泄出来的,不必紧张,但同时应该注意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关键是做好预防,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