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感网精选生活技巧
体验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历代有关赏心亭诗词

时间:2023-02-02 11:24:45  编辑:admim

历代有关赏心亭诗词

1.赏心亭题诗,诗意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内容】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山鸥,一身都是愁。 开篇即用拟人手法,说“青山”想和“高人”说话,“联翩战马来无数”,是说“青山”心情迫切,象千军万马一样接连不断地向人跑来。

山头的云雾飞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稼轩造句,堪称奇绝。“细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这两句说,山间云雾在徘徊,(人)盼望降雨却始终没有盼来。这里描写山间烟云滚滚,山雨欲来的情景,但雨没有盼到,他不免失望。

这里显然是借“青山”、“烟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词人壮志未酬,盼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国事,希望抗战高潮到来……这一切最终并未实现,他不免怅然若有所失。

下片紧承上片,集中写“愁”。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这两句大意说,人们都说头发是因为忧愁而变白的。可以想见,词人因忧愁国事,此时头发可能白了不少,虽然他这一年不过三十五岁。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

他看到那满山雪白的沙鸥,由白发象征“愁”,想到沙鸥“一身都是愁”,乃至拍手嘲笑,这或者有“以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事实上当抗战低潮之际,有些人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绝望,而辛弃疾对敌斗争的信心始终并未泯灭,这就难怪他嘲笑那“一身都是愁”的沙鸥了。

本词设喻巧妙,想象奇特,写“青山”、“烟雨”有雄奇的色彩和奔腾的气势。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2.登健康赏心亭引许汜故事的诗句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释:

求田问舍三句:《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3.求辛弃疾《水龙吟.等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

曾经作诗说:“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可说“尽致”了。

读者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则是直接言志。

下片十一句,分四层意思:“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

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

4.《游赏心亭》诗歌的翻译

南京城虎踞龙盘,乃六朝故都,演出过不知多少悲壮的历史戏剧,写下了不知多少壮丽的怀古诗篇。

此诗首联很有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四周残破的城墙)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那种意境,“六代豪繁春去也”,而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不尽感慨涌上了诗人的心头。“压”字是压制的意思,本句写城墙压制着海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城墙的高大、坚固,和海水的波涛汹涌。

刘诗“寂寞回”用正衬显得更深沉些,王诗“压沧波”用反衬倒欠沉稳。白居易读刘诗后就以独到的眼光评说过:“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颔联是这首诗的精华。首先,写景很有气势,“万里”承二句从空间大笔勾勒宏阔的境界,与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笔法非常相近;而“九秋”承首句从时间抒写历史沧桑。

其次,“醉眼”与“吟魂”两词用得非常妙,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第三,“来”和“入”这两个动词也锤炼得好,颇有杜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那种炼字的功夫。

第四,头两联回环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后半转入抒情、议论。

颈联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金陵王气黯然收”,以及许浑的“玉树歌残王气终”等名句熔于一炉,锤炼而成,既有历史的深沉感,也很有现实意义。 尾联出句化用刘禹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诗意,末句写诗人低徊沉思,借酒浇愁。

这一结句有点杜甫“注目寒江依山阁”那种深沉感和无穷的余味。[1]。

5.古代诗歌阅读题搜索 江神子 陈和叔会于赏心亭

江神子·癸亥陈和叔会于赏心亭①

七朝文物旧江山②。水如天。莫凭阑。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③,秋已半,夜将阑。争教潘鬓不生斑④?敛芳颜。抹幺弦⑤。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⑥。待得鸾胶肠已断⑦,重别日,是何年?[1]

此词为作者谪监郴州酒税,南贬途中与友人陈睦会于金陵赏心亭时所作。

上片写登临怀古,忧心国事。“七朝”三句,写作者登上赏心亭,看到江山依旧,而文物已非,想起七个朝代都在这里兴国、繁荣和灭亡的历史事实,又想到宋灭南唐完成统一,而北宋后期却国势渐衰,前车之鉴,意义尤深,故忧心忡忡。尽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却不忍凭阑远眺了。本句怀古伤今的感情都凝聚在一个“莫”字上。“千古”二句,“斜阳”除写景之外,又有抒写兴亡之感的象征意义。加上“千古”二字,自寓沧桑之感。以“长安”代指“汴京”。“无处问”表示自己身在江南,心恋京阙,坐罪遭贬,欲问国事而不能。“更隔秦淮”化用杜牧《泊秦淮》诗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写情转向写景,以景寓情。与友人盘桓至深夜,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无眠,听到水上传来音乐声,更是感慨万千。开头以“更”字领起,意为前句的斜阳,江山已足以使人伤怀,再加上月夜、旧曲,情何以堪?

下片回思往事,嗟叹来日,国事难问,而自己命运多舛,仕途蹭蹬,双鬓已白,脸上已失去笑容,回忆起当年琵琶弹奏着动听的乐曲,似乎娓娓地诉说自己政治上的顺利,那是何等地美好啊!而眼下自己处于贬途,又是何等可悲。至此,作者失望已极。但失望而不绝望,最后三句,表白自己期待有朝一日,朝廷重用再回京师,使自己的仕途如断弦重续。当然这种希望是渺茫的,他心中明白,所以又复长叹“重别日,是何年?”,谓此地与友人别后,何时又能重别呢?有重别就得先有重逢,不说重逢,而直接说重别,意思更为深沉。上片以景结句,下片以情结句,饱含怀古伤今之情,深寓人世沧桑之感。追溯往事,寄慨身世,内容丰富,蕴藉深沉。[1]

6.赏析游赏心亭

游赏心亭 王 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释:

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下临秦淮河。②玉树,即乐曲《玉树后庭花》。

词句:

颔联是这首诗的精华

第一,写景很有气势,富有历史沧桑感;第二,“醉眼”与“吟魂”两词用得非常妙,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第三,“来”和“入”这两个动词也锤炼得好。

这首诗创作出苍凉的意境。浩渺的“沧波”,黯然的“王气”,为这首诗定下了基调。其间所蕴含的感慨,就是由此而来。

秦淮河和赏心亭历来是怀古凭吊的意象。六朝从繁荣到陨落,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多抒发一种感时伤逝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