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了一个听上去很像是广告词的名字马兹达,和现代的一种车的名字非常相似,不过在剧中,马兹达似乎完全不像是开玩笑,是出现在正剧当中而不是在广告里面的,而且马兹达还被人们视为神明,在信徒的眼中是可以保佑自己的神明。究竟这个马兹达是什么,真的不是电视剧里面的植入广告吗?
看过优酷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玩家一定会对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这个名字感到耳熟。这个名字来自阿维斯陀语(印欧语言的一种,属于伊朗),是古波斯(今伊朗)信仰的祆(xiān)教(拜火教)的主神名。据维基百科记载,古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希腊语译名,阿维斯陀语作查拉图斯特拉)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在国内又叫“祆教”。至于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名字,大家感到耳熟可能是因为德国哲学家尼后来采假借他之口写了一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理查·斯特劳斯又以从书中所获灵感写了一个同名的乐曲。后来这个乐曲成为音乐史上的名篇,并被斯坦利·库布里克用作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配乐。让我们说回祆教,这个古老的宗教主张善恶二元论,琐罗亚斯德将阿胡拉·玛兹达奉为“唯一真正的造物主”,宣称他是创造一切的神,因此他后来成为祆教的最高神。琐罗亚斯德宣扬,是阿胡拉·玛兹达使人们看到了光明,在善恶二元论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进行长期的战斗,最后获得胜利。
祆教诞生后,在其诞生地中东迅速传播,成为古波斯的国教。后来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在伊斯兰化过程中,祆教受到伊斯兰教排斥,被迫向东迁徙,部分进入印度,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在中国,祆教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420年—589年)的北朝许多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并与景教(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及摩尼教合称“唐代三夷教”。我们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之所以经常听到马兹达这个名字,就因为这个背景。有人可能要问,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朱元璋等人所在的明教,是不是就是拜火教?金庸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段处作了很精彩的描写:“各人盘膝而坐,双手十指张开,举在胸前,作火焰飞腾之状,跟着杨逍念诵明教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光明、火焰、圣火,善恶……这些元素确实是来自拜火教,但其实明教是历史上的摩尼教,其起源于祆教,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祆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实际上二者并不是同一种宗教,其关系有点儿类似于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因此大家不要弄混了哦。
而在印度,阿胡拉·马兹达后来被印度教吸收成为魔神,成为了战神阿修罗,转入佛教之后即为现在六道中的阿修罗道,不过其形象与和原来的玛兹达已经不一样了。在唐代的都城长安,由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发达的城市,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前来,这其中就包括粟特人(伊朗人种中的一支)和波斯人,这些人带来了他们所信奉的祆教,很多人归顺大唐,并最后死后葬在了中国。在后世发现的粟特人和波斯人的陵墓里,都可以看到诉说祆教的宗教义理、故事的图形。其中有个很明显的符号,就是各种带翅膀。比如我们上文谈到的阿胡拉·马兹达的符号形象即是带有一对巨大笔直翅膀的符号。据长安(今西安)所在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官方微博透露,其馆藏文物彩绘贴金安伽墓石门就有此标志。那么祆教和汽车品牌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说到马自达了。用《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在微博上的原话就是:“马自达其实来自于创始人松田(Matsuda)重次郎的姓,但日本人觉得不够中二,从祆教里找出发音相近的Mazda,中二度终于爆表。”而马自达现在的Logo,既是Mazda开头的M,也是一个飞翔的翅膀符号,是不是很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