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在的政策要求,很多的培训机构都歇业了,不过孩子家长就对这个很担心了,担心孩子的成绩下降,担心孩子没有才艺,那么真的会有很大的影响吗,汇感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各省在4月中旬前向社会公布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方案。该停业的停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教基厅〔2018〕3号)的相关要求,为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定改革决心,压实责任举措,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政策如此严肃之下,民间的氛围却大不相同,家长一边支持国家减负,一边偷偷把孩子送到辅导班,辅导班关了,家长咨询可不可以换个地方继续上!潜台词就是:大家都不上了,我家孩子上了才有效果,上名校有希望了!
家长们非常清楚,社会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现在的社会工作单位对文凭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以前是考上大学就行,现在是必须211、985大学才能找到差不多的工作,甚至还需要有研究生学历、海外留学经验才能进入精英阶层,找到好工作。巨大的现实摆在面前,减负,基本是空谈,学生这里减的有成效了,家长该焦虑了。
在我看来教育不应该减负,反而应该增加,中国学习的氛围真是太淡薄,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书山题海里的孩子,那个氛围浓烈着呢,但是那不叫学习,叫应试!
现在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方向没问题,社会国家、教师个人都认可,素质教育一上来,原有的学生们早出晚归的学习氛围,完全消散,然后集中到课后的各大补习班中,几乎每个孩子都从学校转移到补习班,这个时候补习班里至少能让我们感受到热烈的氛围,相信每位送孩子去补习班的家长应该都有深刻的体会,从减负到治理补习班,熟读一下治理条款就知道,大部分补习班要关了,只能是有规模、有资质、有背景的补习班才能留下,资源减少,必不可免的一部分孩子无处可去,连这点虚假繁荣的学习氛围都没有了。
除了上学的孩子之外,没事去象牙塔里的大学转一转,学习氛围够吗?看到的莺莺燕燕情情爱爱可能更多,不过情情爱爱没什么不好,这也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如何建立亲密关系。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婚姻生活的基础,大学里设立如何恋爱这门选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往后看一看,离开学校,整个社会学习的氛围如何呢?
现在比以前好很多,国家推广图书阅读,2017年网络瞬间火爆的线上付费课程,这些多多少少可以说明,社会上的一些精英群体还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整体的学习氛围不够,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应该深入每个华夏人的骨髓才对,教育不应该减负,应该增加!孩子怎么学、如何学是孩子自己说的算吗?给孩子减负,不如给父母增加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功利的,是急于求成的,无论政府怎么做,怎么减,怎么调控,都是治标不治本,补习班封了,可以隐蔽不挂牌继续补,还被查,不行就送老师家里去,自己请大学生家教!
减负,不折磨孩子,折磨的是家长,要逼疯家长!让家长的焦虑无处安放,之前至少可以寄托于校外补习,找到好机构好老师,让孩子努力勤奋一些,就有希望突破限制进入名校,这是逼疯了孩子。
现在,减负一执行,以前质优价美的补习班没有了,教师资源紧缺,导致的就是家长大量投入金钱,上符合规格的补习班,或者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哪个家长能够冷静?家长无处安放的焦虑怎么办?
减负,不如给家长开设课堂,专门学习家庭教育,了解教育规律,正确的培养孩子。去年大火的付费学习,看似热闹,但是去各大APP转一转,就会发现卖的好的课程,都是如何升职加薪的、如何营销沟通的、领导力、商学院等课程,在教育方面,孩子的教育方面,少之又少,更别提家庭教育了!
我们刚刚跟比较大的几个APP平台达成战略合作,专门进驻平台讲家庭教育,但是平台的负责人却跟我们建议,先进行0-6岁的吧,这部分家长群体意识还是比较高的,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比较高,推起来应该没问题,但是面对孩子再大一些的家长就不行了,从数据看,没有家长关心这个(家庭教育)。
可喜的是,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尚没有走进择校之争,有时间、有心力,能够系统学习家庭教育,能知道什么才是学习,学习的重点是分数还是能力,孩子的成长德行责任、自信上进如何培养,如何让孩子拥有学习力,这些将是家长在未来面对择校、升学上能够放下焦虑的根基,除了给孩子猛补课,家长能找到的一条“逃生”之路,面对风云变化的政策,清楚知道教育的本质,从而内心笃定,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苦的是那些正挣扎在学校分数、成绩排名的家长,他们心力交瘁,生活、工作、孩子,焦虑重重,任何变动都是对他们的新挑战,减负的同时,如何让家长能够吸收心理营养?如何处理家长无处安放的焦虑才是问题的本质根源。
教育不是学科学习的单行线,支持孩子学科学习好坏的是孩子的学习力决定的,包括了孩子的智力水平(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逻辑推理能力)、个性品质(责任德行、自信上进等)、知识储备(知识结构、学习方式),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完成,打好根基,在此基础上才是学科的学习,有了学习力为基础,孩子兴趣为动力,学习目标为方向,学校学习还是课外补习都只是学习的不同渠道,面对网络的发达,学习渠道的无线拓宽,只有孩子本身有了学习力,孩子自动自发的就会找到学习的渠道。在“互联网+”的今天,唯有教育实难进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在传统教育模式外根本不具备学习力。
家长焦虑的来源,是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教育是百年教育,教育成果的显现至少要在孩子30岁以后才会完全显现,盲目和功利的教育结构,不利于孩子成长,更加重了父母的焦虑,导致教育短视。
找到根源,通过家庭教育,让家长掌握事半功倍的教育规律,让教育从家庭开始,从根部开始,正本清源,减负才能真正的走向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