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生的意义是寻找一种内心的归宿,但是我们长大后会发现,越来越孤单,归属感也越来也少,这是为什么?孩子怎么建立归属感?下面汇感网小编就带来介绍。
为什么越长大归属感越少
从某种程度上讲,归属感与依靠感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你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往往是因为你有很强烈的依靠感。大多数人在小的时候,无法独立生活,都高度依靠父母、家庭和学校,所以对父母、家庭和学校都有很强烈的归属感。
但事实上,你越是长大,越是成长,越是成熟,你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意愿就越强,你能依靠的人就越少,你的依靠感必然会减少,归属感也必然会减少。
如果你还是一个有能力而且有责任感的人,获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不但你依靠的人会减少,而且依靠你的人会越来越多,你会成为身边人的归属感。
生活中,为什么中年人的压力最大?因为中年人每天一睁开眼,身边没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都是依靠自己的人——年老的父母(岳父母、公公婆婆)、年幼的孩子、身边的伴侣、年轻的同事或下属等。
怎么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
很多孩子的不自信、胆小怕事、脆弱敏感、抑郁等诸多问题,大都是因为缺乏自我价值感、归属感、安全感,这些心理感受都从家庭中来,主要形成于一个孩子成长最关键的3-7岁。
1、鼓励和认可
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期待他成为什么样子,就在上面画出什么图形。孩子的心理认知是在父母的言行中通过不断复制和强化形成的。
心理学上有个“成长张力弧”理论认为孩子的内心就像一面镜子,如果他经常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认可,就会在内心映照出美好的自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美好的。这样积极的自我建设是自信的基础。
鼓励要注意方法。多鼓励行为和努力。
空洞的赞美,不是鼓励,而是虚无的评价。夸他聪明,很可能让他变的自恋和不愿努力。而对他做得好的行为给予肯定,就是对良好行为的强化。让他不断提升和进步,他自己在进步中体会到成就感,又会反复强化这种行为。他就会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从来越来越自信。
2、完全接纳
要做到真诚鼓励和认可孩子的前提是,你得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父母总想批评孩子是因为对孩子提前预设了期望,一旦孩子不符合这种预期,就容易失望和生气。所以,放下这种预设的期望,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你才更容易看到他的优点。
世界上真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完全独立的不同的个体。只有尊重和接受了这一点,因材施教才有可能。
3、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的感受是评价父母的爱的唯一标准。所以,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关注孩子的感受的基础上的。
很多父母喜欢关注孩子行为的对错,成为一个纠错型的父母。这样是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爱的。父母容易陷入“我都是为你好”的自我执念,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感受。这样的“爱”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爱,而是大人的自我满足。
真正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关注是关注他们的感受和情绪。就算孩子犯错,他们心里也会有恐惧、害怕、内疚的情绪,如果父母能先给予同理心表达理解,他们就觉得你是理解他的爱他的,也更愿意听你的,也更容易与你达成合作。反之,经常不被理解的孩子,容易把自我情绪压抑在心里,就算这个时期表现地很听话,也可能在青春期以叛逆的形式表达出来。
所以,多关心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比关注他们有没有做让你自豪的事更重要。
4、尊重孩子,像对大人一样
3-7岁的孩子已经逐步分离出自我的概念和意识,他们渴望长大,渴望大人能用平视的眼光和他们谈话,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训的语气或者总把他们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
父母这个时期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自信的人格。这种尊重包括自由、空间、隐私、想法、认真倾听和回应各方面的尊重,都体验日常的细节中。